據(jù)臺灣媒體報道,臺灣一部核電機組今天下午因故障停運,使得臺灣全部6部核電機組中僅剩兩部運轉。臺電方面說,盡管安全無虞,但下周供電可能吃緊。
隨著臺灣三座核電站嚴重老化,以及民意一邊倒呼吁棄核,對未來電力緊張的擔憂已經(jīng)成為臺灣“大選”的重要議題。臺“經(jīng)濟部”近日發(fā)布的預測稱,無核計劃可能讓臺灣GDP在未來20年中少增長1萬億新臺幣,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坦言電價必然上漲。

臺電第二核能發(fā)電站(資料圖)
臺灣僅剩1/3核電機組運轉
據(jù)臺灣《中時電子報》報道,臺電第二核能發(fā)電站(簡稱核二廠)一號機今天下午2點20分突然發(fā)生跳機,臺電緊急停機進行調查,初步研判是某個零件設備出問題,實際原因還有待了解。
臺電核能發(fā)言人林德福表示,這次跳機屬于安全停機,反應爐控制閥都有正確插進去,不影響安全。
這已是今年臺灣第二次出現(xiàn)核電機組跳機故障,上一次是4月26日,核三二號機因輔助變壓器失火緊急跳機。
由于本來3座核電廠就有核三二號機反應爐螺栓卡住、核一廠一號機燃料把手松脫、核一二號機歲修,共3部處停機狀態(tài),如今加上核二二號機跳機,6部核能機組同時有4部停機,剩2部機組容量195萬瓩在運轉,已創(chuàng)臺灣核能史上最少機組運轉紀錄。
臺電說,目前周末休假日供電無虞,但下周上班日就得看氣溫而定,可能需要緊急調度其他機組支應。
未來少貢獻1萬億新臺幣
隨著近年來臺灣民眾對核電的恐懼程度加深,臺灣未來無核化幾乎已成定局,而能源危機也在隱隱浮現(xiàn)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臺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卻從2009年的28.1%,逐年下滑到去年的14.7%。臺當局核定的備用容量率是15%,也就是說,從去年開始,臺灣電力備用容量率已在安全線以下。今年5月7日,臺電發(fā)電機組更是連出狀況,尖峰備用容量率僅剩5.93%,一度亮出供電警戒紅燈。
展望未來,根據(jù)臺電計算,在核四不商轉前提下,備用容量率還將在15%的鋼索邊緣驚險游走,但自2021年起將降低到11.8%,之后逐年滑落,到2026年更降低到負4.6%。即使核四投入商轉,考量核一、二、三廠除役時程,2018年起也將低于15%。另據(jù)臺電推測,備用容量率低于10%,臺灣就有缺電風險;低于7.5%,缺電即已無可避免。
本月12日,臺灣“經(jīng)濟部能源局”公布《能源開發(fā)政策評估說明書》,指出“核四不商轉、核一二三除役”的非核家園方案在社會經(jīng)濟層面、能源層面表現(xiàn)最差,未來20年比“全核能加天然氣”方案對GDP貢獻少1萬億新臺幣。尖峰時段供電穩(wěn)定度上,非核家園方案能確保天數(shù)也叫全核能方案為少,每度電價也比全核能方案貴0.19元。
火電補缺口 漲價難避免
在近期臺灣“總統(tǒng)大選”中,電力問題也成為爭議焦點之一。盡管三名候選人都支持建設“非核家園”,但蔡英文的不漲電價承諾,卻被批評“開空頭支票”。
據(jù)臺灣《中華日報》報道,臺達電創(chuàng)辦人鄭崇華11月30日曾高分貝喊話:“不漲電費的,我就不選他!”外界解讀為鄭崇華杠上民進黨“總統(tǒng)”參選人蔡英文,原因是蔡英文在今年9月間表示沒預期未來10年電價會大漲。
報道稱,以臺灣電力供需而言,今年夏天一度面臨限電邊緣,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沒有大幅提高電力供應的條件。蔡英文的說法當然會受到企業(yè)界的挑戰(zhàn)。
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則表示,“2025非核家園”是目標,在綠能供電不足下,過渡時期要提升火力與天然氣發(fā)電,確保電力;非核家園上路后,電價必須考慮發(fā)電與社會成本調整,“不能說非核家園不缺電、不漲電價,這不負責任?!?/P>
朱立倫說,非核后要填補電力供給空缺,綠色能源與天然氣、火力發(fā)電提升是必須要有的配套;但目前臺灣綠色能源供電僅達4%,要大幅提升供電比有困難,火力與天然氣發(fā)電要適時補位,才能確保電力。
朱立倫坦言,核電供電費用較低,若改為天然氣、火力發(fā)電或綠能供電,電價還是須反映發(fā)電與社會成本。
朱立倫也提到,高耗能產業(yè)不應該再享用工業(yè)用電的優(yōu)惠電價,必須落實使用者付費。